长路漫漫报军恩 点点滴滴拥军情
王斌权,江苏新沂人,虽然只是一位80后青年,但他的拥军路已经走了二十年。二十年来,他和军队、和军人结下了深厚的鱼水深情。他的拥军故事感动了沭河两岸,震撼了江苏大地。
一、遭遇不幸,军队给了他二次生命
1981年,王斌权出生在江苏省新沂市棋盘镇小冲村一个普通农家。因为父亲早逝,家境贫困,作为家中唯一的男人,小小年纪的王斌权便挑起了家里的重担。
十七岁时,王斌权来到了新沂县城的一家汽修厂当学徒。勤奋好学的他很快掌握了汽车维修的各项技能,成了独当一面的维修工。
然而,命运多舛,一场灾难却在悄悄向他靠近。
1998年12月的一天,王斌权和往常一样,给一辆汽修台上的汽车排放汽油。不远处,一名电焊工正在电焊,飞溅的火星突然引燃了旁边的废汽油,大火迅速蔓延,汽修台下的地槽里顿时一片火焰。
人们纷纷开始逃离。汽修台上的王斌权首先想到的是如果地槽里的火焰引燃了汽车,一旦爆炸,谁也跑不了。他来不及多想,就赶紧给汽车堵油箱。可是油箱里的汽油顺着他的胳膊一直流下来,王斌权的身上突地窜起了火苗,他疼的一下掉进地槽里,瞬间变成了一个火人。等工友们把他救出时,他已经不成样子。王斌权的烧伤面积已经高达70%。
他的舅舅打听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新某部部队医院治疗烧伤特别好时,就赶紧联系部队医院。当转院军医带着救护车来到王斌权面前时,军医也惊呆了。
面对已经浑身肿胀不成人形的烧伤病人,时间就是生命!部队医院立刻从军区请来专家会诊,为王斌权制定治疗方案。医院领导了解到王家的经济状况后,立刻决定:不要向家属提一分钱,救人要紧!
昏迷了七天七夜后,手术后的第八天,王斌权醒了过来,第一眼看到的是白大褂里面的军装和一张张亲切的笑脸。
由于创面太大,身心受到重创的王斌权几度想放弃自己的生命。
而绝望之时,部队医院却让他感受到了最大的温暖:在规定范围内药费给予最大程度的减免、治疗费全免。那时没有空调,医院首长甚至把自己办公室的电热油汀拿过来给王斌权使用。
护士们也是无微不至地照顾王斌权。给他打饭、买水果,跟他谈心、聊天,让他感觉不但不孤单,还很温暖。
出院那天,王斌权含着热泪向恩人做下了他成年后的第一个承诺,也是他一生的承诺:以后我如果挣到十块钱,我用两块钱养家,八块钱拥军。部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用一生报答中国人民解放军。
自此,他感恩的字典里,不仅装着自己的家人,还有恩人解放军。
二、一句承诺 开启拥军之路
1999年,王斌权去建筑工地打工,开始了他的报恩之路。工地小工,每天十个小时,二十元钱,全年无休。但经历过生死的王斌权并没有觉得苦,而是感觉自己肩负着强烈的使命感,只有努力活出个样来,才能报答母亲,报答恩人。
直到有一天,一个皮肤黝黑的小伙子,冒着三十多度的高温,顶着一头汗,骑着三轮车出现在部队医院时,医护们看着三轮车上满满的毛巾、牙刷、牙膏、洗发水等日用品时,护士们都哭了。王斌权却笑了,这是他做小工积攒下的全部。
王斌权曾经说过:能力有大小,我多挣多捐,少挣少捐,我要用一辈子来实现我的承诺。
2004年,宿新公路工地上需要大量土方沙石料,一直打工的王斌权主动跑去找老板要求承包土方沙石料。开始,老板并没有把他放在眼里,但后来,老板听说了他几年坚持不懈的报恩故事后,老板也很感动,就爽快的答应了。这一次王斌权一共赚了六万余元。
第二天中午,新沂驻军某部旅部来了一辆运送纯净水的卡车,看到黑黝黝、汗涔涔的王斌权从车上下来,官兵们都惊呆了。
王斌权此次向部队捐赠现金五万元,一万元纯净水,自己分文未留。
当晚,部队突然接到通知,新沂草桥一带发生洪水,部队紧急集合,子弟兵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抗洪救灾。王斌权的一车纯净水立即跟随救灾官兵来到了第一线,派上了用场。部队首长感慨地说:这真是拥军的及时水。
三、一生拥军,谱写鱼水之歌
新沂驻军某部“红三连”是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优秀连队。2010年为了继承和发扬三连的光荣传统,让一代代官兵铭记英雄,“红三连”决定为自己连队的早期英雄们塑几组雕像。王斌权知道此事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将自己唯一的一辆别克轿车出手,卖了十万元,一分不少的交到了连队。如今,这些雕像静静地屹立在“红三连”的活动广场,屹立在三连官兵们的心里。
王斌权隔三差五地都要去“红三连”看望官兵们。
看到宿舍很热,他就给宿舍装上空调;
看到战士们业余生活不丰富,他就买了体育健身器材器材;
夏天,战士们冒着烈日在操场上训练,王斌权不声不响地送来了西瓜;
秋天,正在操场训练的战士们,老远看着王斌权亲自驾车送来了葡萄;
冬天,官兵们手上的冻疮像是寒风烙下的烙印,王斌权悄悄地买了冻疮膏;
部队某部去连云港海训,十分紧张和辛苦,王斌权看到战士们的战靴有的已经磨坏了,十分心疼,随即捐助了一车战靴……
用连队领导的话说:王斌权不像是做企业的,更像是一个邻家大哥。
也正是这样和战士们的亲密接触,王斌权发现了新兵的困惑。有的新兵家庭困难,思想波动,王斌权就安慰他们,让新兵安心服役,家里的事情交给他。
有的老兵面临复员,对自己的去向很迷惘,王斌权知道后,主动邀请他们来自己的公司,把自己公司作为老兵的一个落脚点。
目前,他的公司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是先后聘请老兵四十余人,成为真正的“老兵之家”。
王斌权就是这样默默地关心着连队,爱护着士兵。他的点点滴滴如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
2011年6月,“红三连”隆重聘请王斌权为“红三连”名誉指导员,并向他颁发了聘书。这是对王斌权拥军、爱军的最大鼓励和褒奖。
四、真心真诚 续写军民一家亲
做了名誉指导员后,王斌权连队去的更勤了。他经常跟连队领导交流思想,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会发现他要做的事情。
泽朗多吉是驻新某部唯一的一位藏族军人。2008年汶川地震,泽朗多吉在四川阿坝州的家乡受灾严重。泽朗多吉的妈妈不幸重伤,高位瘫痪。那时,部队训练十分紧张,王斌权看出了泽朗多吉的焦急情绪,就对他说:你安心训练,家里事情就交给我吧。
随后,王斌权就踏上了去阿坝州的路。到了泽朗多吉的家里,一边帮藏族妈妈买药、买补品、买轮椅,一边向藏族妈妈报告泽朗多吉在部队的骄人成绩。王斌权对老人说:您就把我当成您的儿子,有困难跟我说。
五、浓浓拥军情 拳拳爱国心
十多年的拥军之路让王斌权深知,没有强大的国家,就没有强大的军队,而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也是一个民族的骄傲,国旗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荣耀,更多的是爱国的情结。2015年7月,胜利日大阅兵前夕,王斌权在电视上看到了英武的国旗护卫队,为了升好祖国第一旗,每天在烈日下一丝不苟地刻苦训练,敬佩之心油然而生。他来到国旗护卫队,参观了战士宿舍、天安门国旗护卫队荣誉室,倾听国旗护卫战士介绍国旗知识和护卫队的光荣历程,亲身感受到36名钢铁男儿对国旗的情怀和光荣背后的艰辛与执着,战士们“升好祖国第一旗”的政治信仰和坚定意念,王斌权在了解到战友们的辛苦后,被深深感动了,这次,王斌权向护卫队捐赠了20台电脑。护卫队的领导在听说了王斌权的事后,也被这个黑黑的年青人所感动,从此,国旗护卫队就和王斌权结成了双拥对子,每年夏天最热的时候,王斌权都来到国旗护卫队,看望慰问年青的战士们。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海洋开发,王斌权的目光也开始关注海军和海防的建设。南海是我国重要海域,而西沙群岛就是南海上璀璨的明珠,多年来,驻岛官兵驻守在高温、高湿、高盐的小岛上,条件艰苦,在收复西沙群岛70周年前夕王斌权来到岛上,看望慰问了驻岛官兵,为驻岛官兵送去了文体用品,受到了官兵们的热烈欢迎,从此,他的心头又多了一份牵挂……。
东海舰队徐州舰是以全国著名的双拥模范城市--徐州市命名的新型主战舰艇,入役以来,多次执行印度洋护航等重大任务。2017年3月22日,王斌权作为家乡人带着慰问品来到了徐州舰,亲切看望了全舰官兵,受到热烈欢迎。
多年的拥军生涯让王斌权深深感到个人力量的微不足道,为了带动更多人加入到关心国防,支持军队建设的大潮中去,2017年八一前夕,王斌权还牵头成立了新沂市爱国拥军促进会,一大批本地的企业家加入到拥军的队伍中来。
王斌权关心国防建设,部队首长和地方领导也关注他的成长, 2012年他被评为徐州市拥军优属先进个人、入选“2012江苏好青年百人榜”、江苏好人、徐州市“关心国防十佳企业家”,2014年被评为江苏省“双拥先进个人”。2017年他光荣当选徐州人大代表……。
他的拥军故事也很多,多到有些细节他都记不清了。当地民政部门透露,多年来,王斌权拥军捐款捐物金额累计两百余万元。
王斌权说,我的命是军队给的,拥军有起点但没有终点,我会用一生来继续我的拥军梦……
|